亚洲无码黄色专区_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_国产性无码专区_付费久久精品视频

新聞熱線:0816-2395666
設(shè)為首頁
加入收藏
  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頁 > 專題 > 子云亭 > 正文
母親之愛永遠(yuǎn)溫暖
发稿时间: 2025-03-30 10:50 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

  □ 李永忠(北京)

  1925年的盛夏,母親唐邦珍在巴蜀的煙雨中降臨人間。她的一生,在兒女心中播下永恒的愛,以百年的時光,讓溫暖永駐我們心間。

  我兩歲半那年,母親毅然決然地將我送進(jìn)托兒所。那時的我,尚在懵懂之中,只知啼哭,全然不解母親此舉的深意。她溫柔卻堅定地說:“兩歲半離開媽媽,你會成長得更快。”小小的我,怎么也想不明白,為何母親要讓年幼的我,早早學(xué)會獨立生活。

  多年后,我偶然翻開母親珍藏的日記,才驚覺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深情。1969年,我插隊下鄉(xiāng),母親為見在農(nóng)村勞作的兒子,蹬著自行車穿越幾十里崎嶇山路。車轍碾過泥濘,碾不碎她那飽含深情的目光,和分手時扭過頭悄悄抹去的熱淚。那一幕,深深刺痛了我的心。我終于明白,母親看似狠心的背后,藏著的是對我無盡的期許與疼愛。

 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,出身大家閨秀的母親,并未被生活的重?fù)?dān)壓垮,她轉(zhuǎn)身走進(jìn)廚房,將其當(dāng)作揮灑才情的畫室,把鍋鏟當(dāng)成書寫生活的墨筆,精心烹制出老家潼南太安魚的麻辣鮮香。那一道道美味佳肴,曾是游子歸家的溫暖燈塔,如今卻成為我舌尖上不敢輕易觸碰的鄉(xiāng)愁。母親常說:“味道是回家記憶的鑰匙。”她用一道道美食,開啟了家的記憶,也鎖住了我們對家的眷戀。

  母親留給我的日記本,封皮已斑駁如老樹皮,內(nèi)頁卻工整記錄著我少年插隊時的青澀時光。扉頁上“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;行萬里路,不如閱人無數(shù);閱人無數(shù),不如高人指路;高人指路,不如心有頓悟”的墨跡,既是她對失學(xué)兒子的殷切叮嚀,也是點亮我執(zhí)著前行道路的星火。在那些迷茫的歲月里,母親的話語如同一盞明燈,照亮我前行的方向,讓我在困境中堅守信念,勇敢追求夢想。

  2008年,汶川特大地震,山河破碎,大地嗚咽。這一年的5月,也是父親離開我們整整20年的日子。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深夜,我懷著悲痛的心情,為那些在災(zāi)難中死去的母親們,寫下了長詩《孩子三別》(孩子別怕、孩子別喊、孩子別哭)。第三天晚上,這首詩被香港藝人在賑災(zāi)義演中集體朗誦,母親得知后,說這是對身處特大地震重災(zāi)區(qū)中的她最大的慰藉。

  母親一生都在為我們兒女遮風(fēng)擋雨,做我們堅強后盾。當(dāng)?shù)艿茉陔娫捴懈嬖V我,母親去世的噩耗時,我心急如焚地趕到醫(yī)院。抱著病床上母親尚有余溫的身軀。此時,一滴穿越生死界限的眼淚,竟然從母親左眼角慢慢流出……我知道,那是母親的靈魂在等待大兒子的歸來,作最后的道別。

  在母親的病床上,我找到了三天前那篇刊于《人民日報》的文章,那是她彌留之際指尖摩挲過的鉛字。墨香中,藏著母親未說出口的驕傲,她用一生的時間,為我們詮釋了母愛的深沉與偉大。母親的離去,讓我懂得了生命的脆弱與珍貴,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時每刻。

  母親不是神龕里完美無瑕的塑像,而是有血有肉、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平凡母親。她會偏心,把最后一塊臘肉夾進(jìn)大兒子的碗里;她也固執(zhí),重男輕女的舊習(xí)像老屋梁上的蛛網(wǎng),雖努力清掃卻總有痕跡。但這些看似不完美的小瑕疵,卻讓母親的形象更加真實、鮮活,也讓我們的記憶愈發(fā)深刻。

  母親每月的工資,幾乎都用于對外公的贍養(yǎng)和對娘家兄弟姐妹的援助。那時的我們,心中雖有疑惑,卻不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。如今回首往事,我才明白母親的善良與擔(dān)當(dāng),她用自己的力量,守護(hù)著整個大家庭的溫暖與和諧。

  母親臨終前把存款交妹妹保管,最后時刻叮囑妹妹向我和弟弟傳看并執(zhí)行遺囑。遺囑里的公平和囑咐,是她用一生學(xué)會的功課。她用自己的方式,教會我們?nèi)绾巫鋈?,如何對待家人,如何承?dān)責(zé)任。母親的言傳身教,將永遠(yuǎn)銘刻在我們心中,成為我們?nèi)松缆飞献顚氋F的財富。

  今夜,我按母親教我的方法學(xué)做太安魚。蒸汽氤氳間,恍惚又看見母親的身影,那熟悉的面容,溫柔的笑容,仿佛從未離去。又聞到母親的味道,那是家的味道,是愛的味道,是歲月無法磨滅的溫暖記憶。

  母親似一本厚重的史書,將中國母親的堅韌,書寫成杜甫《石壕吏》里沉郁的悲憫篇章,又描繪成李白“床前明月光”中如水的溫柔畫卷。當(dāng)香港藝人含淚朗誦《孩子三別》時,那不僅是災(zāi)難中的吶喊,更是母親留給世間的遺產(chǎn)——用文字傳遞的,永不坍塌的母愛。母親走時帶走了最后一堵墻,卻留下整片天空。燭光里,我看見她化作《逍遙游》的鵬鳥,羽翼掠過汶川新生的麥田,掠過長安街的華燈,最終停駐在書頁泛黃的《綴術(shù)》算海中——那里有祖沖之的圓周率,更有她一生寫就的永恒公式。愛,是逝者留給生者永遠(yuǎn)的溫暖……
 

     編輯:郭成